
鲁迅先生曾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形容诸葛亮是“多智而近妖”,意思是他极为聪明,但也有可能走偏。不过,即便是这样一位智者,诸葛亮也不是没有犯错的时候。正如《晏子春秋》所说: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”,即便是诸葛亮也会有疏漏。
诸葛亮曾因两次错误的决策,导致了两个重要人物的死亡,而这两人如果活下来,蜀汉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。那这两个人是谁呢?
首先,大家都知道刘备把蜀汉的基业交给了能力平平的刘禅,但在刘备临终之前,他其实有一位养子——刘封,他被当作继承人培养。刘封不仅能力出众,且战功赫赫,是个非常有潜力的继承人。
然而,史书中记载,诸葛亮认为刘封“刚猛,易世之后终难制御”,因此建议刘备杀掉刘封,以避免未来可能的冲突。这一建议被采纳,刘封因此死于非命。
展开剩余72%那么,为什么刘封必须死呢?我们先来看刘封的背景。他是罗侯寇氏的后代,属于贵族出身。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,刘封遇到了刘备并被他收养。那时,刘备并没有子嗣,为了确保国家的未来,便收养了刘封作为继子。
《三国志》记载,刘备因为没有继承人,将刘封养为子。但在公元207年,刘禅的出生改变了这一局面。虽然刘封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,但在乱世中,一个婴儿的生死难料,刘封依然有着显赫的战功,刘备的事业似乎依然有可能交给他。
但是,刘备还是要遵循宗法继承的传统,嫡长子刘禅才是合法的继承人。而刘封虽然战功显赫,年龄和经历也远超刘禅,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他被杀的命运。诸葛亮提出的理由是,刘封的能力过强,会对刘禅的继位造成威胁,因此才建议刘备处决刘封。可以说,尽管诸葛亮是实际操作的人,但这其中的决策真正的背后推手是刘备自己。
那么,诸葛亮犯的第二个错误又是什么呢?这就是他杀死了马谡。北伐中,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梦想,发动了北伐,而马谡被安排在街亭守卫这一重要军事要地。街亭是蜀汉与魏国交界的战略要地,地理位置重要,易守难攻。
当时,诸葛亮部署兵力,赵云牵制魏军,自己则攻占了陇右地区。然而,马谡在防守街亭时犯了致命错误,他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指示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安营,而是选择了山中。结果,魏军切断了蜀军的水源,致使蜀军陷入困境。
马谡的失误不仅使得蜀军陷入被动,最终导致北伐的失败,而他自己也因失职被诸葛亮斩杀。诸葛亮杀马谡,除了因为马谡的战略错误,更因为他在关键时刻逃避战斗,没有坚守岗位。
这两次错误的决策,导致了两位对蜀汉至关重要的将领的死亡。刘封,作为刘备的养子,若能继承帝位,或许能稳定蜀汉的政权,而马谡,若未犯错,也可能在北伐中取得更大的成果。刘封的死,可能让蜀汉错失了更有能力的领导人;马谡的死,剥夺了蜀汉一位出色的将领。
如果诸葛亮没有做出这两次决定,或许蜀汉的命运会有所不同。尽管刘封和马谡死后,蜀汉依然有了一些抗争,但当诸葛亮去世后,蜀汉的命运也随之走向了终结,国家迅速崩溃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