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理论上说,只有卖不去的价格,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
从现实上看,某多多能做多原因,还是走的低价格策略
最基本的供求规律表示,当价格上升,需求下降;价格下降,需求增加。这个是市场规律,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和改变,即使短期人为干预,也会很快被市场纠正。
回到楼市,目前市场疲软的主要表现是需求减少,库存增加,摆脱如此困境要想收到量价齐升的理想效果显然不太现实。
要想走出楼市当下困境,恐怕还得从量和价上找出路。 要价莫管量。
想要保住价格,就不期望消化大量的库存。
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,就像当年上海的汤臣一品,瞄准的就是高端客户群,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普通工薪阶层去买那房子。
事实上汤臣一品开盘至今有20来年,房子到现在也没有卖完,因为人家是要价不是要量,人家要的是价格重点不考虑销量,愿意买就去买,没有人买就放在那里,汤臣一品这20年非但没有降低价格,反而这些年价格还上涨了不少,翻了很多倍,与普通需求人群无关。
汤臣一品开盘至今没有卖完说明一个道理,豪宅,别墅,大平层定位的是中等收入以上的目标客户群,而不是普通工薪收入阶层。
将普通住宅卖出高端住宅的价格,收入不允许,人口增量不允许,有这两个不允许就够了,其他不允许越多,去库存的压力就越大。
因此,可以咬住价格不放松,就尽量不要去考虑销量,物有所值,坚持保住价格也情有可原,再说只要高端客户产生,房子就会卖出去。
若是将普通住宅也想卖出大价钱,这是价格与需求的错配,既要价又要量,想收到鱼与熊掌兼得的理想效果多半事与愿违。 要量别要价 眼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挂牌量不断攀升,去化周期长的有上十年,短的也有一两年,二手房还好说,新房消化周期延长,卖不出去开发商的财务成本增加,资金链受到影响,会形成一系列的链销反应,近两年陆续暴雷的头部开发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动资金枯竭,归根结底还是新房销售大幅下降,回款急剧减少。
要解决库存问题,就不要对价格瞻前顾后,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在成本价格上下出售,早出售早点减轻财务成本,表面上看是来去一般远,实质上能帮开发单位摆脱难关,避免踩雷,结查完全不一样。
对于二手房来说道理差不多,挂牌出售二手房的人多半是基于投资,是投资就有风险,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,就是硬通货黄金也有涨跌,也有投资黄金亏得血本归的人。
银行存款只是相对风险小一点,但风险照样存在,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得很明确,有保障的只有存款50万元以下能有保证,这两年不仅世界上,国内银行被并购也不是一家两家。
这么说来,二手房脱手能有高于购买价接盘当然好,要想脱手就不要期望投资总要赚一点的心理,能不亏少赚一点心情可以理解,也要做一种思想准备,能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卖出去就算幸运的了。
要量别要价不会开成踩踏效应,不是想接盘的人多,而是太少,没人接盘,无法成交,形成不了踩踏效应,再说每个人想法不一样,行情再差,也有人坚持不会动摇,不会跟风抛盘。总之,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,只有当大量低价出售又有人购买的时候,踩踏效应才会形成,成交都难,哪里去踩踏呢。
除了要价不 管量,要量莫管价外,新房销售应全面推广现房销售,实行预售许可的目的是给开发商减轻投资压力,而现实情况是,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将预售的资金挪用,并没有将预售的资金全用在已预售商品房的收尾上,造成大量的烂尾工程,购房户面临钱房两空的风险,这也是导致部分购房需求被挤压,不买没有损失,买到一套烂尾房要钱没有,要房遥遥无期。投诉起诉也难解决,类似的情况太多,买到烂尾楼表面上看是购房人群的损失,实际上吓退了部分改善性需求,若是现房销售,就能打消钱房两空的顾虑。
虽然现在也有少数开发商是现房销售,这只是楼市下行积压的库存,也可以是说逼出来的现房,这与全面实行现房销售的效果不一样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